森林茂密、水量豐沛,山高日少,故稱「水里坑」。水里鄉擁有濁水溪主流以及支流水里溪、陳有蘭溪
三條溪流,其中水里溪由北而南、陳有蘭溪由南而北注入濁水溪,蜿蜒的溪流與起伏的山巒造就風光明媚的
水里鄉,而流經市區的水里溪更與居民的生活息息相關。
如此的山高水長,加上位於平地與山區交通轉運處,使得水里成為樟腦、木材、香蕉之轉運站,民國
50~60年代更因為鐵路集集支線的配合,成為伐木業最興盛時期的重要集散地,旅館、商家林立,成為燈
紅酒綠的不夜城,也因而擁有「小臺北」美稱。
“槑”是”梅”的古字,水里盛產青梅,每當冬季水里的山城宛如白雪ㄧ片;原來是梅花樹開滿了山谷。
所以本群聚就以水里槑為稱。【網路資訊】
逛完水里蛇窯之後,來到不遠的梅子博物館參觀
說是博物館,不過感覺就只是個梅製品特產中心
很不巧我們去的時候老闆不在,不然應該可以聽到很多精采的故事~
各式各樣的梅子產品
很多種的梅子試吃
整個擺起來真是有夠壯觀的~~
想要吃哪一種
幾乎都有試吃品~
陳年的古早梅和南薑梅還挺特別的
上面覆滿了鹹鹹甜甜的南薑,吃起來格外爽口
加了薄荷的冰梅,還蠻適合提神醒腦用
雖然店面不是很明顯
不過我們在逛的時候,還是有兩個人衝進來要買止暈車吃的梅子~整個臉色蒼白,好慘哪>”
留個言吧...